
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一省发布新规:职称晋升藏有小妙招,科普文亦能“拼单”?
时间:2024-10-31 15:17:13
陕西省率先垂范,成为全国首个明确规定科普文章需发表于医学期刊的省份,此举有望带动其他省份对科普文要求的革新。以往,各省对科普文发表的规定往往模糊不清,诸如“科普文可作为代表作提交”等表述,却未具体阐明媒体类型或字数标准,导致许多医生在公众号、广电等平台辛勤投稿,最终却因不符合规定而付诸东流。
如今,新规的出台为医生们指明了方向,投稿路径变得清晰可循。然而,科普文必须发表于期刊的新规,也无形中提升了发表的门槛与成本。根据我们协助医生投稿的丰富经验,一篇2000字的科普文章,若想在期刊上发表,其版面费往往是报纸的2-3倍之多。
面对日益攀升的发表成本,医生们不禁陷入困境:如何降低科普文的发表成本呢?
为此,我们深入研究了《陕西省2024年度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并从中发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信息:
“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医学类或医学相关专业的期刊(需具备CN、ISSN刊号)上发表的本专业科普文章,申报副高级职称时,每篇科普文章的字数需达到2000字以上。”
在之前的文章《职称晋升的发文无效!只因为看错一个字母……》中,我们曾探讨了“R刊”的界定问题。而本文,我们将聚焦于“科普文中的通讯作者”这一新议题:
➤科普文首提“通讯作者”概念
在学术论文领域,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均属常见,且均可作为职称申报的依据。然而,在科普文发表中,受限于篇幅与媒体特性,多数科普文往往仅署名一位作者。因此,陕西省文件中提及科普文的“通讯作者”,堪称首次亮相。
➤科普文“通讯作者”的新机遇
在此背景下,陕西的医生们在职称评审中探索出了“拼单”的新路径。为此,我们精心筛选了一批符合要求的科普期刊,并整理了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目前,在我们合作的期刊中,已明确表示可添加通讯作者的期刊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