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自免药物市场争夺战:16家药企角逐10亿美元蛋糕

时间:2025-07-31 11:44:28

在医药行业的黄金赛道中,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成为跨国药企与本土创新药企竞相争夺的“超级蛋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预计达1767亿美元,其中生物药占比超80%。这一领域曾诞生过单药年销售额破200亿美元的“药王”修美乐,而如今,一款近10亿美元量级的自免药仿制争夺战正在中国上演——16家本土药企的激烈角逐,预示着首仿壁垒即将被打破,市场格局或将重塑。

跨国巨头的“专利悬崖”与国产替代窗口

自免领域历来是重磅炸弹的摇篮,修美乐、乌司奴单抗等药物曾创造单年百亿美元的销售神话。但随着核心专利到期,艾伯维等巨头面临仿制药冲击,修美乐2023年销售额断崖式下跌便是典型案例。这种“专利悬崖”效应为国产药企提供了绝佳机会。当前,某自免药的原研厂商专利保护即将到期,其近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吸引国内企业A、企业B、企业C等16家药企扎堆申报仿制或生物类似药。这种竞争密度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首仿资格意味着至少6个月的市场独占期,足以改写行业排名。

技术壁垒与临床替代的双重挑战

自免药物研发绝非简单复制。以修美乐为例,艾伯维曾通过250多项专利构建“专利丛林”,将仿制药上市拖延了7年。此次争夺的某自免药同样面临生物药复杂的生产工艺和临床等效性验证难题。企业A凭借其成熟的抗体工程技术,已完成Ⅲ期头对头试验;企业B则采用差异化策略,针对中国患者优化给药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自免药物需长期使用,医生和患者对原研药的粘性极高,这要求仿制药不仅需通过一致性评价,更要在定价和医保准入上打出组合拳——2020年司库奇尤单抗通过医保谈判将年费用压至1万元内,迅速打开市场便是明证。

中国药企的“弯道超车”逻辑

尽管目前国内尚未诞生自免领域的“重磅炸弹”,但康方生物、恒瑞医药等企业已通过靶点创新崭露头角。此次仿制争夺战中,企业C的进展尤为引人注目:其生物类似药研发进度仅次于首仿申报者,且提前布局了儿科适应症。这种“仿创结合”的策略,正是中国药企在自免赛道突围的典型路径。数据显示,中国自免新药临床试验年复合增长率达32.2%,远超全球水平。政策红利也在加速释放,国家药监局对临床急需品种的优先审评通道,让国产药上市时间较传统路径缩短近半。

市场重构的三大变量

当首仿壁垒被突破后,行业将面临三重洗牌:首先是价格体系,参照修美乐仿制药上市后价格跳水80%的案例,原研药可能被迫降价保市场;其次是渠道争夺,基层医疗市场的渗透将成为放量关键;最后是适应症拓展,乌帕替尼通过新增银屑病适应症实现销售额翻倍,提示后续竞争者需构建多病种覆盖能力。对于16家参赛企业而言,这场争夺已不仅是技术比拼,更是商业化能力的终极测试——毕竟在自免这个“长跑赛道”上,年销售10亿美元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赢家需要像艾伯维那样,用20年时间打造一个2000亿美元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