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13亿美元!拜耳押注KRAS抗癌新战场
时间:2025-08-13 09:55:07
拜耳重金布局KRAS靶点:13亿美元交易背后的肿瘤治疗新战场
2025年8月13日,医药行业迎来两项重磅动态:德国制药巨头拜耳宣布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Kumquat Biosciences达成合作协议,以最高1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获得KRAS G12D抑制剂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与此同时,默沙东的明星药物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疗法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3期试验中首次达成所有主要与关键次要终点,为免疫治疗领域再添里程碑。
KRAS G12D:肿瘤治疗的“顽固堡垒”迎来新突破
KRAS基因突变被称为癌症治疗的“不可成药靶点”,因其蛋白表面缺乏传统小分子药物结合位点,长期以来被视为难以攻克的领域。其中,KRAS G12D突变在胰腺癌(约占50%)、结直肠癌(约40%)和非小细胞肺癌(约10%)中高发,驱动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近年来,随着Amgen的Sotorasib(针对KRAS G12C突变)上市,KRAS靶向治疗初现曙光,但G12D亚型因结构差异更具挑战性。
Kumquat Biosciences开发的这款小分子抑制剂,通过精准靶向G12D突变蛋白的活性位点,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传导。根据协议,Kumquat将主导1a期临床试验,验证药物的安全性与初步疗效,拜耳则负责后续开发及全球商业化布局。若顺利推进,该药物有望在2025年获得FDA临床试验许可,为患者提供更优治疗选择。
13亿美元交易的战略深意:拜耳如何押注未来
此次交易的金额结构设计体现了风险共担原则:Kumquat前期可获得预付款,后续根据临床试验进展、监管审批及销售表现累计获得13亿美元,并享有分级版税分成。这一模式既降低拜耳的初期投入风险,又激励Kumquat高效完成早期研究。
对拜耳而言,收购KRAS G12D抑制剂权益是其肿瘤管线补强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拜耳在肿瘤领域表现相对疲软,而KRAS靶点药物市场潜力巨大——仅胰腺癌全球年新发病例就超过50万,现有治疗方案效果有限。此外,BMS此前收购Mirati Therapeutics以布局KRAS抑制剂领域,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拜耳此举不仅可快速切入赛道,还能与自身现有疗法形成组合拳,例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用提升疗效。
Keytruda联合疗法再下一城:免疫治疗边界扩展
默沙东同期公布的Keytruda联合化疗3期试验结果显示,其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显著改善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这是首次有PD-1抑制剂在该适应症中达成所有预设终点,为手术前新辅助治疗提供新标准。
该成果进一步巩固Keytruda作为“广谱抗癌药”的地位。目前,Keytruda已获批超过30项适应症,但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突破仍具特殊意义——此类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50%,且术后复发风险极高。联合疗法则可能将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提升至40%以上,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机会。
行业启示: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的双线进化
两项进展映射出肿瘤治疗的两大趋势:
1.靶向疗法向更细分突变推进:从KRAS G12C到G12D,药企正以“基因亚型”为刀,切割出更精准的治疗人群。
2.免疫治疗从单药向联合方案深化:Keytruda的成功印证了“免疫+”模式的潜力,未来可能与KRAS抑制剂等靶向药物联用,形成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KRAS G12D抑制剂的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MRTX1133等同类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曾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如何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将是拜耳下一阶段的核心课题。而Keytruda的联合疗法也需关注长期耐药性管理。
结语
医药创新的竞争已进入“纳米级”战场。拜耳的13亿美元赌注,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管线重构,更可能改写数万胰腺癌、结直肠癌患者的命运;Keytruda的持续突破,则让免疫治疗从“延长生存”迈向“根治可能”。这场关乎生命的科技竞速,正在重塑癌症治疗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