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酒焖佳肴解郁散火食疗解析

时间:2025-08-25 16:45:03

一、经典酒焖菜肴配方与工艺

1. 黄酒焖鸡(客家传统版)

食材:三黄鸡半只(约500g)、客家黄酒500ml、生姜30g、薄荷叶10g

工艺:

① 鸡肉切块焯水,生姜爆香后与鸡肉同炒至微黄

② 加入黄酒没过食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焖30分钟

③ 最后5分钟加入薄荷叶增香,加盐调味即可

2. 啤酒焖鱼(现代改良版)

食材:草鱼块400g、啤酒330ml、陈皮5g、八角2颗

工艺:

① 鱼块用盐、料酒腌制15分钟,煎至两面金黄

② 爆香姜蒜后加入啤酒、陈皮、八角,焖煮15分钟收汁

二、核心食材药用成分与功效

1. 黄酒

活性物质:含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γ-氨基丁酸含量达20mg/L)

增强胃肠动力(功能性低聚糖促进双歧杆菌增殖)

临床支持:2025年《食品科学》研究表明,黄酒中多酚可降低焦虑大鼠皮质醇水平19%

2. 生姜与陈皮配伍

姜辣素:抑制COX-2酶活性,抗炎效果相当于阿司匹林的1/3

橙皮苷:调节GABA受体,缓解平滑肌痉挛

协同效应: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二者配伍使抗炎成分溶出率提升42%

3. 薄荷

挥发油成分:薄荷脑可激活TRPM8受体,产生清凉感并抑制疼痛信号传导

临床证据:2024年《 Phytomedicine 》证实,薄荷提取物可使抑郁模型小鼠不动时间缩短28%

三、解郁散火的科学机制

1. 神经调节通路

酒精的双重作用:

低剂量(≤15g/日)促进5-羟色胺释放,改善情绪(《柳叶刀》2025 meta分析)

高温烹饪使酒精挥发60%以上,保留酯类香气物质

香气疗法:薄荷醇通过嗅觉通路激活前额叶皮层,降低焦虑评分(VAS)1.8分

2. 消化-情绪轴调控

肠道菌群改善:黄酒中低聚糖使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1.3倍(2024年《微生态学》研究)

代谢产物影响:姜黄素代谢物通过肠-脑轴抑制促炎因子IL-6分泌

四、安全食用指南

1. 酒精摄入量控制

成人每日酒精上限:男性25g(黄酒约300ml),女性15g(黄酒约180ml)

烹饪后残留酒精:煮沸30分钟后残留量<5%

2. 禁忌人群

阴虚体质者:生姜用量需减半(≤15g/餐)

肝病患者:避免每日食用,建议每周不超过2次

3. 最佳食用时机

季节:秋冬季节食用可增强暖身效果

时段:晚餐食用更佳,配合15分钟散步促进代谢

五、食疗案例与专家评价

1. 临床观察

广东省中医院2025年试点:30例肝郁体质者每周食用2次黄酒焖鸡,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4%

2. 专家观点

杨志敏教授(广东省名中医):

  "酒焖技法使食材性味互补,如薄荷之辛凉可制约酒之温热,适合现代都市人群情志调节。"

(数据来源:《中医食疗学》第3版、2024-2025年国内外核心期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