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5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03/R
邮发代号: 38-34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53X
- 国内刊号:42-1603/R
- 出版周期:月刊
-
磁共振DWI对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8例脑脓肿和15例坏死囊变性胶质瘤,均行常规磁共振T1WI、T2WI和DWI检查.观察病变区信号强度,并分别测量脑脓肿、胶质瘤坏死囊变区、周围水肿、对侧正常脑白质及脑脊液的ADC值.结果DWI上所有脑脓肿均呈高信号,而胶质瘤坏死、囊变部分均呈低信号.脑脓肿与胶质瘤坏死囊变区ADC值之间,脑......
作者:刘鹏飞;邓贺民;王晓睿;那婧 刊期: 2006- 12
-
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分析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43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随访1~4年,并采用McCormick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结果肿瘤全切28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8例.术后患者症状好转31例,无变化6例,加重6例,无手术死亡.结论①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效果良好,尤其对室管膜瘤、......
作者:吴喜跃;康德智;江常震;王晨阳 刊期: 2006- 12
-
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瘤周血管的保护与处理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中瘤周血管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与手术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听神经瘤64例,其中肿瘤全切52例(81.25%),次全切12例(18.75%).术中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及其主要的分支完整保留58例(90.62%).面神经未能解剖保留11例(17.19%);术后早期面瘫21例(32.81%),6个月至6年的......
作者:蔡宁;杨堃;赵竹青;杭健育;何理盛;徐光明;戴琳孙;王存祖;方景海;蒋明 刊期: 2006- 12
-
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手术椎板棘突复位和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在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手术中采用椎板棘突复位和传统椎板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管内原发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椎板棘突复位术;对照组行惟板棘突咬除术.比较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脊髓截面积、脊柱不稳和成角畸形发生率.结果术后3、6、12个月脊髓损伤ASIA分级及脊髓横截面积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3、6、12个月治疗组未发现明显脊柱成角畸形和脊柱不稳病例;而......
作者:文建平;赵铁鹏;李卫峰;刘建标;倪云 刊期: 2006- 12
-
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3例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时机、并发症以及术中动脉瘤破裂和多发动脉瘤的处理.方法采用常规翼点及其改良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51例,其中1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从一侧入路夹闭;行动脉瘤孤立术2例.结果本组51例均顺利夹闭瘤颈.术中有6例出现动脉瘤破裂,其中2例因动脉瘤无法夹闭而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患者术后死亡,总死亡率1.89%(1/53).结论显微手术仍具有介入治疗无......
作者:卢明巍;洪涛;曾春辉;李东海 刊期: 2006- 12
-
康容注射液有效降低颅内压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康容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方法由于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等原因所致的急性颅内压升高的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静脉快速输注20%康容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的颅内压监护或者定时的腰椎穿刺测定颅内压力,并同时观测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研究组中显效6例,有效18例,进步33例,无效3例;对照组中显效9例......
作者:连伟;王任直;任祖渊 刊期: 2006- 12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4例位于左侧脑室,2例位于右侧脑室,1例位于胼胝体;5例全切,1例次全切,1例部分切除,术后辅以放疗.随访无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后辅以放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祝熹;傅先明 刊期: 2006- 12
-
胸腺肽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腺肽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病人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加用胸腺肽治疗)与对照组(39例,不加用胸腺肽),分别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病人入院后第2天、第8天血清中IL-6、TNF-α含量,并于伤后1年按GOS分级评价预后.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后第8天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低于入院......
作者:高玉松;刘正义;张亚东;罗新民 刊期: 2006- 12
-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积水相关因素Meta分析
目的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9篇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高龄、女性、高血压和后循环动脉瘤合并OR(95%可信区间)和P值分别为5.27(3.44~7.11),P<0.0001;1.33(1.09~1.61),P=0.004;1.54(0.44~5.39),P=0.19;1.85(1.43~2.39),P<0.0001.结论高龄、女性和......
作者:伍刚;许百男 刊期: 2006- 12
-
一氧化氮合酶在实验性动脉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实验性动脉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在13只家兔上成功复制了动脉瘤,并以正常的兔颈总动脉作为对照.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了动脉瘤组织和对照组中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并以免疫组化的方法对i-NOS在血管壁中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定位.结果动脉瘤组织与正常血管相比,T-NOS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NOS显著增加(P......
作者:李立;杨新健;Gregory J Dusting;刘爱华;吴中学;蒋凡 刊期: 2006- 12
动态资讯
- 1 左颞顶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1例
- 2 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 3 脑转移瘤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4 脊髓栓系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 5 p16基因与脑胶质瘤
- 6 颅内压监测在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
- 7 ChiariΙ型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
- 8 复发性多发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分析
- 9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腰大池引流术治疗体会
- 10 颞部损伤致枕叶脑梗塞15例
- 11 颅咽管瘤的临床相关问题
- 12 对弥漫性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与治疗的体会
- 13 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分流手术时机的选择
- 14 ROSA引导下立体定向脑电图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作用
- 15 Chiari畸形Ⅰ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分析
- 16 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 17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中颈动脉阻断对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 18 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颅中后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 19 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及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研究
- 20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