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5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03/R

邮发代号: 38-34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53X
  • 国内刊号:42-16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第7期文章
  • 显微手术治疗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附31例分析)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HB)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的31例后颅窝H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实质部分全切除29例,2例位于延髓者部分残留.术后27例随访3个月至3年,23例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4例存在轻度小脑共济障碍.结论MRI是一种诊断后颅窝HB的有效方法;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效果良好.......

    作者:王林;傅先明;牛朝诗;凌士营;魏祥品;钱若兵;汪业汉;吴旻 刊期: 2014- 07

  • 第四脑室外引流术在全脑室出血铸型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外引流术在全脑室出血铸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全脑室出血铸型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71例,采取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立体定向第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和对照组(65例,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出血后28d对比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46.5%,33/71)明显高于对照组(29.0%,20/69;P<0.05),观察组死亡率(16.9%,12/71)明显低......

    作者:库洪彬 刊期: 2014- 07

  • 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39例瘤颈/瘤体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结果39例动脉瘤均获得致密栓塞,即时DSA复查示动脉瘤均无显影.术后血管痉挛致脑缺血3例,经治疗后改善.3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均复查CT血管造影示32例无显影,2例部分复发,无出血等发生.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瘤体瘤颈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

    作者:张五中;王衍刚;张俊杰;杜顺利;殷建军;付兵舰;王永;辛艳超 刊期: 2014- 07

  • 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42例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在破裂24h内实施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1例遗留部分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6~45个月,无再次破裂出血患者;34例于术后6~12个月内造影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24h内用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动脉瘤可提升患者救治效果,极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唐玉彬;张玉;井丽君;马民权;张国瑞;冯晓君 刊期: 2014- 07

  • 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中骨瓣翻起的几种技巧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时骨瓣翻起的几种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5种不同方法开颅治疗7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Sin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43例,Ⅱ级切除25例,Ⅲ级切除8例.5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后发生癫痫5例,经过治疗后未复发;16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对侧肢体功能障碍,大部分能从事简单的工作或劳动,基本上生活能自理;肿瘤复......

    作者:王志明;王洪生;刘福增;季晓军;王阳春;孙印臣 刊期: 2014- 07

  • 术中实时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11月术中超声实时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52例.结果术中超声对52例不同性质占位病变的发现率达100%.术后CT/MRI结果与术中超声显示的切除程度基本一致,41非急诊手术病例中,病变全或近全切除36例,大部切除5例.11例急诊手术颅内血肿患者,均发现其他部位血肿或再出血等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均依据术中超......

    作者:陈晓东;夏鹰;曹作为;徐世亮;陈焕雄 刊期: 2014- 07

  • 9例外伤性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颅脑损伤后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SA检查确诊,4例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例弹簧圈栓塞,其中1例合并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假性动脉瘤,弹簧圈一次性同时栓塞A2段载瘤动脉.结果9例患者预后良好,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面部感觉异常.9例术后随访1~8年未再出现鼻腔出血等.结论颅脑损伤后上颌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

    作者:马金阳;郎博娟;张晓磷;王雄伟;汪雷;董元训;胡火军 刊期: 2014- 07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体会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的手术效果.方法21例PHFS患者均采用MVD治疗,术中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后,将Teflon棉垫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以解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压迫.结果本组常见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占42.9%.术后3月,总体治愈率为95.2%.术后出现可逆性面神经麻痹l例,听力减退1例.结论MVD治疗PHFS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肖小华;袁海涛;邓明;李国亮;童端;邸方 刊期: 2014- 07

  • 颞下入路在中后颅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后颅窝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颞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中后颅窝肿瘤20例,其中神经鞘瘤7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1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19例Labbe静脉处理未处理,1例切断.术后出现复视2例、面瘫1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偏瘫1例、延髓麻痹1例.结论颞下入路显微手术是中后颅窝肿瘤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大瑜;姚国杰;龚杰;李成才;韦可;杜威 刊期: 2014- 07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保护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35例CPA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学监测.结果3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3例.33例(94%)患者达到面神经解剖学保留.术后随访4月至4年,平均2.5年;按House-Brackmann分级评价面神经功能......

    作者:黄书岚;范明波;王俊文;马杰;李俊 刊期: 2014-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