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5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03/R

邮发代号: 38-34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53X
  • 国内刊号:42-16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第10期文章
  • 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的治疗探讨(附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第三脑室后部肿瘤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9例第三脑室后部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7例,其中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1例死亡,1例因术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非手术治疗2例,其中单纯内镜造瘘1例,单纯脑室-腹腔分流1例.随访18例,痊愈14例,复发1例,死亡3例.结论第三脑室后部肿瘤......

    作者:冀保卫;陈谦学;田道锋;吴立权;陈治标;刘仁忠 刊期: 2009- 10

  •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3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20例,重残9例,中残6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治疗效果与原发病情密切相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致死率极高,发病机制复杂,应根据病人、病情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罡;张帆;谢均灿;郑后臣;项伟;张方成;赵洪洋 刊期: 2009- 10

  • 可吸收缝合线在帽状腱膜缝合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可吸收生物缝合线在神经外科帽状腱膜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施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可吸收生物缝线和普通丝线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可吸收生物缝线组患者切口愈合率高于,而切口瘢痕宽度低于普通丝线缝合组;随访3~6个月,可吸收缝线组未见有线节反应和瘢痕增生;而普通丝线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5例线节排异反应,3例轻度瘢痕增生.结论神经外科帽状腱膜缝合中采用可吸收生物缝线连续缝合,对......

    作者:梁成;朱宗锦;刘保华;郑晶 刊期: 2009- 10

  • 连续40例出血型烟雾病的DSA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的DSA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烟雾病病例的DSA影像学表现,40例患者均经CT诊断为颅内出血,均经DSA确诊.结果双颈内动脉末段狭窄闭塞22例,一侧颈内动脉末段狭窄闭塞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3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和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1例,一侧大脑中动脉及对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2例,均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

    作者:李雅强;李俊;张戈;刘鹏;席永强 刊期: 2009- 10

  • 时间序列ARIMA模型应用于颅内压监测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颅内压(ICP)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1例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硬脑膜外留置ICP监测探头,术后连续20min监测并记录ICP值,应用SAS/ETS软件对每个患者ICP数据分别建立ARIMA时间序列模型,拟合ICP变化过程.结果所建ARIMA模型能够拟合ICP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预测误差范围可在正负4mmHg以内.结论AR......

    作者:曾高;焦风;宋修会;路步来;刘来福;栾文忠;梁冶矢 刊期: 2009- 10

  •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急诊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诊行动脉瘤显微夹闭及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术前进行了头颅3D-CTA或/和全脑DSA检查,6例患者术前仅行了头颅CT检查.结果40例患者共46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3月~4.5年随访无冉出血症状发生.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GOS评分,5分30例,4分5例,3分4例,2分1例.30例......

    作者:缪洪平;陈志;唐卫华;朱刚;林江凯;冯华 刊期: 2009- 10

  • 老年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5年4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26例老年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预后受患者年龄、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原有的慢性疾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等多因素的影响.结论对老年人颅脑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注意原有慢性疾病的处理和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是降......

    作者:程谦;陈谦学;方好;易智峰 刊期: 2009- 10

  • 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与进展性颅内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关系.方法对4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的含量改变.同时,通过比较颅脑损伤患者连续头颅CT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及PIH与非......

    作者:童武松;徐俊法;李高义;郭义君;杨文进;曾劲松;郑平;何斌;唐馨芬;林同顺 刊期: 2009- 10

  • 237例脑动静脉畸形的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与DSA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cuson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相控阵变频探头,使用频率2.0MHz,经颞窗、枕窗探测颅底主要血管及部分分支血管,了解各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AVM大小、部位、供血分支、引流静脉及颅内盗血情况,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37例中除18例因透声窗不满意检测失败外,实际检测219例,......

    作者:张小征;莫雪红;李俊;陈刚;马廉亭 刊期: 2009- 10

  • 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特点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5例,无死亡病例.随访个6月~12年,复发2例;根据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高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是目前根本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红朝;郭东生;陈劲草;陈坚;雷霆;朱炎昌;李龄 刊期: 20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