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5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03/R
邮发代号: 38-34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53X
- 国内刊号:42-1603/R
- 出版周期:月刊
-
颅内胶质瘤术中超声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瘤术中超声的使用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颅内胶质瘤手术患者分为超声组(33例,使用术中超声)和对照组(39例,未使用术中超声).超声组使用术中超声对肿瘤进行定位,引导术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对切除后的瘤腔进行探查,实现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肿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的定位率和全切率以及手术时间.结果超声组肿瘤定位准确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
作者:王旭;牛洪泉;陶安宇;雷霆;郭东生;舒凯;万锋;蒋伟 刊期: 2015- 04
-
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血管病直视手术的探讨
目的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在脑深部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共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直视显微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烟雾病合并脉络膜后动脉末梢分支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A2段与胼周动脉外伤性多发假性动脉瘤1例,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盛柳青;李俊;陈刚;宋健;黄河;赵曰圆;李欢欢;汤伟;金二亮 刊期: 2015- 04
-
脑功能区病变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病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唤醒麻醉手术治疗的脑功能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41例(47.7%)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比术前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侧别、病灶大小、病理学性质、切除程度......
作者:吴明;余任喜;吕胜青;李佳 刊期: 2015- 04
-
伽玛刀治疗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残留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伽玛刀治疗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CHCS)术后残留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开颅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CHCS术后残留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伽马刀治疗,2例肿瘤大径超过3.5cm者行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0~13Gy,平均11.50Gy;肿瘤中心剂量22~26Gy,平均23.28Gy.随访23~101个月,平均44.0月.结果肿瘤基本消失2例,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1例,有效率为10......
作者:王涛;徐国政;许川;祝友红;杨媛 刊期: 2015- 04
-
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岩斜区肿瘤23例,分别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1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7例)和幕上幕下(颞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5例)进行手术切除.结果23例岩斜区肿瘤中脑膜瘤9例,神经鞘瘤12例,胆脂瘤2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1例中,肿瘤全切9例,次全切2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7例均全切除;幕上幕下联合入路5例中......
作者:罗冬冬;彭彪;秦明筠;张训;赵海林;胡骕;李丹 刊期: 2015- 04
-
216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手术治疗的216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87例(86.6%),近全切除18例(8.3%),部分切除11例(5.1%).术后出现尿崩197例,出院时尿量恢复正常83例,尿量好转78例,仍有尿崩36例;171例发生钠代谢紊乱,出院时血钠正常149例,仍有钠代谢紊乱22例;53例发生高热,出院时体温均正常;44例发生意识障......
作者:项炜;何运松;朱贤立;赵洪洋;张方成;林洪;林宁;林敏华 刊期: 2015- 04
-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单侧额下入路22例,纵裂入路5例,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15例,翼点及额下联合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Ⅰ级23例,Ⅱ级14例,Ⅲ级5例,Ⅳ级3例;肿瘤全切除率达82.2%.术前合并不同程度视力障碍的37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好转27例......
作者:雷鸣;黄书岚 刊期: 2015- 04
-
人脑垂体生长激素腺瘤PKCδ、ERK1/2、gsp癌基因的表达关联性分析
目的研究人脑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组织中蛋白激酶Cδ亚型(PKCδ)、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Gs蛋白2亚基因点突变(gsp癌基因)的个体表达的关联性.方法收集54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PKCδ、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通过PCR法检测gsp突变情况.结果54例标本中,gsp癌基因(+)11例,gsp癌基因(-)43例;PKCδ表达阳性率为50%,ERK1/2表达阳......
作者:陈曦;陈娟;谢蕊繁;徐钰;胡航;李然;叶飞;雷霆 刊期: 2015- 04
-
头孢曲松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CEF)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12)、对照组(n=24)、CEF低剂量治疗组(n=8)和CEF高剂量治疗组(n=24).采用枕大池双次注血方法建立大鼠SAH模型.SAH后3h经小脑延髓池缓慢注射100μlCEF(高剂量组浓度为100μmol/L,低剂量组浓度为50μmol/L),对照治疗组注射......
作者:陈旭;吴琳;冯达云;王举磊;秦怀洲;高国栋;张治国 刊期: 2015- 04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治疗.随着诊疗水平的提升,尤其CTA的应用,早诊断、早治疗成为可能,但如何选择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仍无一致共识.本文就颅内动脉瘤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军辉 刊期: 2015- 04
动态资讯
- 1 脑室系统出血纤溶治疗后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 2 经颧弓翼点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治疗颞叶癫痫
- 3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4 颅内外沟通性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2例
- 5 嗅沟脑膜瘤显微手术18例
- 6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塞30例
- 7 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 8 44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疗效分析
- 9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139例分析
- 10 神经内镜辅助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11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12 第四脑室蜂网腊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 13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分析
- 14 侧脑室肿瘤的临床分型及显微手术策略
- 15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 16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17 脑猪囊尾蚴病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 18 视束胶质瘤全切1例
- 19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七届全国脊髓脊柱外科高级学习班”通知
- 20 药物PAS与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