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5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603/R

邮发代号: 38-34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国际刊号:1009-153X
  • 国内刊号:42-16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年第4期文章
  •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颈内动脉BBA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成功接受Willis覆膜支架治疗.10例置入Willis支架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2例置入Willis支架后即刻造影有内漏,再次行球囊扩张处理后复查造影动脉瘤不显影.9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

    作者:秦杰;潘力;杨铭;黄河;刘鹏;温健鹏;马廉亭 刊期: 2018- 04

  • 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2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手术组(14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血肿)和显微手术组(140例,采用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内镜手术组血肿完全清除率(74.3%)明显高于显微手术组(60.0%,P......

    作者:郑杨睿;余新光;孙正辉;张家墅;尹一恒 刊期: 2018- 04

  • iFlow成像技术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评估

    目的探讨iFlow成像技术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后脑血管痉挛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CT及两次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PNSAH60例为观察组,收集我院同期颅内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半年以上随访复查造影时未见复发60例为对照组.利用西门子公司iFlow软件测量首次造影和复查造影时双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双侧椎动脉造影基底动脉末端相同部位的造影剂达峰时间(T......

    作者:吴虓;潘力;杨铭;安学锋;温健鹏;闫林海;李国栋;马廉亭 刊期: 2018- 04

  • 亚低温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急性自发性脑出血78例,按术后体温控制方法分为低温组(n=39)和常温组(n=39).均采用急诊手术清除血肿.低温组术后采用全身物理降温,将直肠温度维持于34~35℃,3d后缓慢复温,复温速率不超过0.5℃/6h.常温组病人维持正常体温(36~37℃).结果低温组病人低温维持时间3~7d,平均(4.7±1.6)d.......

    作者:林清国;杨修;杨武双;刘东辉;王文阳;孟涵;郑家地;黄惠勇 刊期: 2018- 04

  •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显微夹闭术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例颈内动脉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采取直接夹闭,1例夹闭加周围包裹小片颞肌进行加固,1例多发动脉瘤采取环绕包裹夹闭.结果2个破裂动脉瘤和1个未破裂动脉瘤术前有生长现象;2个破裂动脉瘤和5个未破裂动脉瘤有子囊形成;9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有不同程度硬化.1例出院时改良R......

    作者:陈善文;邢安凤;王硕 刊期: 2018- 04

  • 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70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52.5±15.6)min,开颅时间20~30min,切口长度(9.3±0.9)cm,住院时间(12.1±3.7)d.所有动脉瘤均一次手术完成夹闭,其中1例夹闭后予以肌肉包裹.术后随访3~6个月,按GOS评分评价,恢复良好66例,中......

    作者:梁世鹏;李凡;梁前磊;李朝晖;刘德华 刊期: 2018- 04

  •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介入治疗的52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出院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定预后,0~2分预后良好,3~6分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4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完全栓塞26例,近完全栓塞26例.术后发生明显并发症(脑......

    作者:李东蛟;徐兴国;万定;兰朋朋;杨振兴;冯进;黄德俊;李宗正 刊期: 2018- 04

  • 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miR-122-5p含量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miR-122-5p含量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模型组,乱序miRNA组,miR-122-5p模拟物组.采用Feeney法制备TBI大鼠模型;乱序miRNA组造模24h后,立体定向注射乱序miRNA5μl(20μmol/L);miR-122-5p模拟物组造模24h后,立体定向注射miR-122-5p模拟物组5μl(20μ......

    作者:刁波;杨前;王刚;袁紫林;陈力;王方 刊期: 2018- 04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18只)、SAH组(18只)、EPO组(18只);假手术组、SAH组合EPO组根据取材时间有分为1、3、7d三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EPO组建模成功后30min内腹腔注射EPO(3000IU/kg,1次/d).......

    作者:熊平;唐晓平 刊期: 2018- 04

  • 大鼠轻型颅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TBI)后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改变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轻型TBI组(n=18)和假手术组(n=6),轻型TBI组又分为伤后3h(n=6)、伤后24h(n=6)、伤后72h(n=6)三亚组.采用液压冲击法制作轻型TBI模型.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采用Fluoro-JadeB(FJ-B)荧光染色检测变性神经元.结果与假手......

    作者:林靖;张炜;郑小强;程宏伟;高瑞庭;宋朝理 刊期: 2018- 04